杨少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体育强市建设的提案》(第31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宝鸡市体育局贯彻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突出“六个引领”,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历史担当,扎实推进体育强市建设,为宝鸡四城建设贡献体育力量,奋力谱写宝鸡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一、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当好“两个维护”的坚定捍卫者、忠诚践行者。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四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习近平用典》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认真学习指定书目和参考资料,认真开展“四史”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英雄楷模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好“节日里的党史教育”;面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力宣传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引导党员干部弘扬英烈精神,铭记光辉历史。组织党员干部向“七一勋章”、“两优一先”获得者学习,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突出产业引领,构建产业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出台鼓励消费政策,深化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群众性体育项目的市场开发和推广,丰富健身市场供给,引导和激发大众体育消费。按照“月月有赛事,季季有活动”的要求,继续办好第七届全国大众冰雪季·陕西鳌山滑雪公开赛、“一带一路”陕西宝鸡2021“百合杯”国际乒乓球大奖赛暨第38届“百合杯”乒乓球联赛两个省级精品赛事,办好“我要上全运”百场马拉松宝鸡赛区的赛事,积极筹办国内外赛事和区域性体育活动,实现“小球撬大赛,体育助开放”,打造活力宝鸡、动感之城。
三、突出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立足行业实际,充分挖掘特色优势资源,持续推进实施“体育+”“+体育”战略,推动体育与旅游、教育、文化、科技、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常态化、国际化、专业化、商业化”要求,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绩效考核、以奖代补”模式,支持各县区、体育协会精心打造1-2项固定举办、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赛事活动。引进赛事运营机制,强化市场观念,采取市场手段,放手让专业公司和专业人去策划运作,挖掘和提升赛事IP价值,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办赛,让精品赛事逐步走向市场、越走越精。
四、突出品质引领,优化人居环境。在摸清全市各地健身设施底数短板的基础上,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根据群众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建设设施布局,按照“完善设施功能、增加设施数量、提高设施质量”的原则,争取为全市部分行政村和社区配备或更新室外体育健身器材,补齐健身设施短板,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推进“15分钟便民健身圈”建设,同时,通过“设施+资金”补助,推进学校、企业大中型场馆“错时”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全面开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健身需求,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人居环境的健身设施配备。
五、突出项目引领,积蓄发展潜能。充分发挥太白冰雪休闲体育特色小镇和眉县登山休闲体育特色小镇项目引领作用,支持更多的县区申报体育特色小镇项目。扶持打造一批优质健身俱乐部,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落实市政府支持总部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制约宝鸡体育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体育制造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创建体育园区和体育众创空间,积极引入知名体育企业,壮大体育实体经济。
六、突出开放引领,扩大改革开放。加强开门办体育,推动竞技体育实现新发展。开门办体育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是竞技体育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招。从外部看,浙江、青岛等省市在开门办体育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部分省市出台《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从内部看,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特别是承办十四运会和特奥会,竞技体育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支持参与竞技体育的热情如春潮涌动。下一步,我们要总结经验、学习借鉴,发挥好“后全运效应”,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我市竞技体育发展,加快形成市办与县办、校办、社会办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同时,积极在优化项目布局上科学谋划,统筹项目发展潜力、场地设施条件、人员力量配备等因素,按照“保持适度规模,突出优势重点,实施分类管理”思路,科学谋划我市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提升训练水平和实效,强化备战训练督导量化考核评价,推动备战训练科学化往实里走。在推进国家高水平奥林匹克人才基地建设上持续用力,结合项目长远布局,将市体校、市游泳学校以及竞走、女子链球、体操、举重等基地打造成西北一流的现代化体育综合训练基地,聚集更多高精尖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确保宝鸡体育走在陕西第一方阵。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育后备人才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结合国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两个文件,主动作为,出台了我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推动全市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和科学指导。同时,以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牵引,深入推进体校改革。要持续承办好冠军赛、锦标赛、俱乐部联赛和校际联赛。要市县联动,广泛开展少儿体育嘉年华、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要做好省十七运会年度赛备战训练工作,争取取得好成绩。
宝鸡市体育局
2022年7月23日
(联系人:王向利, 电话:18391734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