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倡导全民低碳出行的提案》(第400号)收悉。现将涉及体育相关建议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宝鸡体育事业的关心关注和对宝鸡体育强市建设提出的诚恳建议。
一、关于在原有健身步道基础上扩建自行车专用道
近年来,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全市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扎实推进,渭河沿岸已建成金台团结体育运动公园、陈仓区渭河体育运动公园、高新区渭河生态运动公园等9个全民健身运动公园,渭河沿岸全民健身步道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5月,我市还成功举办了2024渭河健身长廊第九届自行车联赛(宝鸡站)比赛。但从全市整体来看,还有许多路段宽度不够或存在断点和堵点。主要原因:一是河道两侧的保护、修复、利用管理权归属于水利部门,渭河沿岸扩建自行车道违反河道管理保护相关规定;二是受桥梁、水流等因素影响,建设或扩建自行车道有难度;三是市县两级财政压力较大,全民分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加强与水利、住建等部门和县区的沟通协调,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积极申请中、省资金和体彩公益金支持相关县区补齐渭河沿岸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短板弱项,积极构建我市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
二、高度利用渭河两侧的自然位置优势,扩建大规模体育活动最佳场地
近年来,我市在城市道路、渭河沿岸举办了宝鸡马拉松、万人迎新10公里精英赛等高水平赛事,赛事覆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高新区、岐山县等区县,充分发挥了我市渭河两侧自然位置优势。但由于体育赛事活动对场地的要求都比较严格,路面的坡度、宽度、平整度都会对运动员的成绩造成直接影响。比如:您建议将渭滨区设为宝鸡马拉松赛道起点,经金台区、高新区以及陈仓区至蔡家坡的建议存在如下困难。一是马拉松赛事起终点需要搭建各种指挥保障帐篷和展演舞台、拱门等设施,还要有消防、供电、通信、直播等大型车辆进驻,如果分开两地,将要搭建两套设施设备;二是起点人员集结区,终点完赛区都需要大型广场来营造浓厚的赛事氛围,如果分开,需在终点有另一个能够满足条件的广场;三是参赛人员、保障人员住宿、物品存放在起点或市区酒店,如起终点距离太远,就需要大量的摆渡车转运运动员和存放物资,同时,对讲机等指挥保障系统将无法全覆盖;四是如果将终点设在蔡家坡,赛道将会途径工业区、农耕区等无人居住的路段,观赛群众加油助威、伤病员救治都不便于开展。综上所述,起终点分设两处,将会成倍的增加财力、物力、人力。这也与我们倡导的低碳出行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初心背道而驰。
体育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和政府资源。现阶段,全市体育领域正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我市“一四五十”发展战略,以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宝鸡体育强市建设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关于倡导全民低碳出行的提案》,依托城市和渭河沿岸道路谋划更多的赛事活动,积极利用赛事活动展示宝鸡城市风光、文物古迹、现代城市地标和渭河百里画廊“百鸟戏滩”、“千渭湿地”、“万顷芦荡”、“十里花海”等秀丽风景,让参赛者在赛事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宝鸡历史文化悠久、城市美丽宜居、服务热情周到、充满激情活力的城市风貌,为全市人民群众奉献更多更高水平的体育赛事。
宝鸡市体育局
2024年7月5日
(联系人:王向利,电话:0917-356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