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更多苗子培养更优人才——宝鸡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年度赛综述
来源:宝鸡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16-07-04 15:14
宝鸡市第十一届运动会2016年青少年年度赛日前结束全部比赛,从3月至6月,来自全市各县区的3000余名运动员在拳击、田径、举重等21个大项中激烈角逐,一批优秀苗子也随之涌现出来,其中的佼佼者将进入市体校学习,成为我市参加全国、全省大型比赛的后备人才。与往届相比,本届年度赛有三个亮点。
亮点一 参赛人数增多
本届年度赛是2017年宝鸡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前的最后一届年度赛,各县区都希望通过本届年度赛锻炼队伍,为明年参加市十一运会打下良好基础,因此都尽可能多地增加参赛项目和参赛人数,以提高比赛总分。本届年度赛共设21个大项,在前两届增加网球、羽毛球项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幼儿基本体操项目。在项目设置上,一些大项增加了年龄组别,重点小项取消了人数限制。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本届年度赛参赛人数创纪录地达到3000余人,较2014年年度赛的2400余人和2015年年度赛的2600余人有大幅增加。
参赛人数增多,更直观、更具体地体现在各县区报名人数和各项目报名人数上。例如,本届年度赛,渭滨区共有783名运动员参加,较上届的624人增加159人;举重项目共有429名运动员参加,较上届的222人增加207人。这反映出基层体育后备人才不断增多,一方面得益于我市“体教结合”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得益于近年来我市持续引进大型赛事,在全市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运动氛围,促使更多青少年热爱体育、参与体育。
亮点二 竞技水平提高
近年来,我市运动员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得益于我市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市体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优秀苗子的涌现,将为我市带来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在本届年度赛上,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更为显著和普遍,尤其表现在竞走、游泳、射击、赛艇、皮划艇、体操等项目上,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我市新建、改建了一批体育场地场馆,例如新建了市游泳跳水馆、市射击射箭中心、市游泳训练馆,改建了市体育场、市体育馆、市篮球馆、市体操馆等,为运动员提供环境更好、档次更高、设施更先进齐备的训练场所,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二是近年来我市积极创建“全国奥林匹克高水平人才基地”等国家级训练基地,截至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已命名市体校为全国高水平人才基地和全国射箭重点体校,竞走、女子链球、举重、赛艇4个单项为全国奥林匹克高水平人才基地,这意味着我市运动员能直接参加全国比赛,市体校也能树立更高目标,配齐配强教练员,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更快、更大幅度地提高竞技水平;三是承办大赛助推项目发展。此外,市运会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将会得到中考加分,这也促使更多的青少年投入各项运动中。
亮点三 改革成果凸显
近年来,我市提出构建“体教结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对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都做了大胆改革,使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提高。本届年度赛,我市继续改革,将大部分项目的承办权交给基层训练单位,例如市体校承办了拳击、举重、网球等13项比赛,市游泳学校承办了游泳、跳水2项比赛,陈仓区教体局承办了羽毛球比赛,太白县教体局承办了乒乓球比赛,宝鸡西虢文武学校承办了武术散打、武术套路2项比赛,市体育局仅举办田径、篮球2项比赛。市体育局局长李富生表示,这项改革将训练与竞赛合二为一,训练单位直接承办比赛,能更好地检验训练效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训练内容和方法,县区教体局和社会学校承办比赛,则有助于普及和推广项目,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打羽毛球、打乒乓球、习练武术,从而产生更多高水平后备人才。
现在看来,这一系列改革效果良好,宝鸡体育优秀苗子数量越来越多,后备人才质量越来越高,为我市未来参加全国、全省大型比赛注入了新鲜血液。2016年全省青少年锦标赛即将打响,2021年,第十四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也将在我省举行,这些从市运会中走出的运动员将有望代表我市和我省,在更高水平的竞技场上一展身手、书写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