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练三伏争一流——市体校备战 2016年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侧记
来源:宝鸡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16-07-26 09:53
“三伏”天,正当许多人在空调房享受清凉的时候,市体校的运动员们却冒着酷暑,奋战在训练场上,向 2016年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发起冲刺。近日,记者走进市体校的各个训练场,近距离了解运动员们的备战情况。
王家崖水上训练基地:赛艇运动员每次划行 1万米
王家崖水上训练基地位于王家崖水库,是市体校赛艇皮划艇队训练的大本营。由于这里远离市区,因此,赛艇皮划艇队采取食宿、训练、文化课学习“三集中”的管理模式,教练员除了训练工作外,还担负着采购食材、管理宿舍等工作,甚至基地设施的简单维修都是他们的事。而为了节约学生的时间,市体校专门安排 3名文化课教师,每天坐车从市区前往基地为学生上课。
现有 60多名运动员在王家崖水上训练基地训练,他们大都是去年以来从全市各县区选拔而来的。为备战省十六运会和今年的锦标赛,他们每周都要进行 7天专业训练,即使在盛夏时节也不例外。赛艇皮划艇队总教练赵永刚告诉记者,赛艇皮划艇项目对运动员身体要求很高,既要有长跑运动员的耐力,又要有举重运动员的爆发力,还要有足球篮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这就要求运动员除了具备先天的身体条件外,还需要日复一日刻苦训练。
2016年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日益临近,赛艇队教练李小龙越发感到时间紧迫。队里的运动员年龄小、底子薄,有些人在水上训练不足一年时间,还不能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李小龙让他们反复练,自己驾驶着教练艇在一旁观察,稍有问题就立刻提醒他们。据李小龙介绍,最近训练,他要求运动员每次划行 1万米。“这样大强度的练习,目的是锻炼运动员的耐力,以及他们对技术动作的持续把控能力。”李小龙说,“在大负荷运动下动作不走形,才算真正掌握了赛艇的技术动作。”
市射击射箭中心射击馆:40发子弹打到 370环以上
今年 4月,市体校射击队迁至市射击射箭中心训练,告别了昏暗狭小的地
下室,射击队运动员们训练起来更有劲头了。据射击队总教练郑春福介绍,射击队在训运动员 56人,其中参赛运动员 40余人,年龄最大的 19岁、最小的 16岁,迁至射击射箭中心训练后,运动员的成绩进步很大。
女队员孔庆宏以前成绩平平,来到新场馆训练后,水平突飞猛进,成绩不断提高, 40发子弹可以打到 370环以上,距 375环的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差距很小。 13岁的小队员韩欣悦今年 3月进入市体校学习, 4月随队迁至射击射箭中心,经过短短三个多月的训练,她的成绩已稳定在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成为射击队的希望之星。
新的场馆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好的训练环境,在这里进行的多项大型赛事也让运动员们从中收获良多。 2014年市射击射箭中心启用以来,先后承接过多场国家和省级大型射击比赛。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里训练的市射击队运动员们通过参加和观摩大型赛事,不仅学到了更好的技术动作,更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培养了沉着的心理素质。
郑春福告诉记者,除了在市射击射箭中心训练的运动员外,还有范景怡、徐泽林、闫滢泽、王月、李雨欣等运动员正在省队接受更高水平的训练。对于即将到来的省青少年锦标赛,郑春福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将保二争一,并在女子手枪项目上争取金牌总分双第一。”
市体校重竞技训练馆:老队员日均举重 1.5万公斤
重竞技是举重、拳击、摔跤、跆拳道等项目的总称,这些项目既考验运动员的爆发力,更考验运动员的意志力。进入7月以来,市体校各重竞技项目的运动员在场馆里挥汗如雨地训练。
据市体校竞训科科长赵拥军介绍,7月 2日以来,为备战今年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举重、拳击等重竞技项目改半天训练为全天训练,每天训练 4小时,每训练 2至 3天调整半天。以举重项目为例,最近以来,在训三年的运动员平均
每天举重1.5万公斤,在训一年的运动员平均每天举重 6千多公斤,但 在 大 强度、高负荷的训练下,没有一个运动员叫苦喊累。
运动员赵鑫在训练时中暑,晕倒时手腕触地受伤,手腕不能练,他就练腰部、练腿部,总之不让自己休息。新队员惠冬冬训练时不慎中暑,刚打完吊瓶,就回到训练馆,不以此为借口请假。赵拥军说,这些运动员也是普通孩子,年龄大的不过17岁,年龄小的只有 14岁,他们知道训练的辛苦,但他们更明白训练的意义,所以无论男孩女孩、大孩小孩,都只流汗不流泪,鼓足勇气面对繁重的训练任务。
为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市体校食堂每餐都提供水果和绿豆汤,教练员也会常备藿香正气水,为运动员消热解暑。“作为教练员,我们非常理解运动员的辛苦,但更要对自己的工作和岗位负责,严格要求,绝不含糊,这实际上也是对运动员的负责。”赵拥军说,“没有白流的汗,没有白吃的苦,相信运动员们的努力一定会换回应有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