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渭河蜿蜒曲折,奔流不息,是滋养陈仓儿女的母亲河。如今,沿着秀美旖旎的渭河,一条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全民健身长廊在渭河宝鸡段形成,成为广大群众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目前我市正在沿渭河宝鸡段修建金台区团结体育运动公园、渭滨区海棠体育运动公园、陈仓区渭河体育运动公园等。那么,这些公园修建好以后将增加哪些设施,将为群众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新建场地设施完善功能更齐全
近日,记者在金台区团结体育运动公园看到,两个大型的足球场相连接,场地中间草坪已经铺设完毕,目前正在进行周边设施的完善。“现在下午下班后,一有闲暇时间,我就带孩子来附近转转。这里一次建这么多足球场,等修好了我带着孩子来踢球。”家住市区团结花园小区的李伟说。
据悉,今年将有一批新的沿渭河修建的体育运动公园拔地而起。记者从市体育局群体科了解到,目前我市市区沿渭河在建的体育场所有金台区团结体育运动公园、渭滨区海棠体育运动公园、陈仓区渭河体育运动公园。这些渭河沿岸的健身长廊工程,是对我市现有健身场所的完善和补充。
金台区教育体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开始建设的金台区团结体育运动公园以足球为主题,包括大小足球场共10个,其中一个11人制足球场,2个7人制足球场,7个5人制足球场还附带了篮球、羽毛球、网球等场地。“我市校园足球蓬勃发展,足球爱好者大有人在,然而市区足球场地紧缺,这个公园修建好以后,不仅能缓解这一现状,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健身需求。”该工作人员表示,这也是西北地区首家以足球为主题的体育运动公园,目前该公园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本月底将完工。
在市区渭河段的西头,一座功能完善的体育运动公园正在施工之中。渭滨区园林绿化管理站负责人介绍,今年开始建设的渭滨区海棠体育运动公园位于清姜河入渭口至福潭桥东,占地面积约1200亩,规划建设一个足球场,一个综合运动场,两个游泳池,以及乒乓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公园以“生态之舟、多彩之舟、运动之舟、健康之舟、幸福之舟”为设计理念,旨在打造一个全民运动、生态休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滨河运动主题公园。
按照规划,这个公园一大亮点就是充分利用大广场、大草坪等,开展社火、踢毽子、滚铁环等传统文化体育项目,还设置沙滩排球、网球等一些近些年流行的项目,将传统和现代结合。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基础性工作。
市区还将增加一处体育运动公园,即陈仓区渭河体育运动公园。该公园西起凤凰大桥,东至虢镇大桥,占地面积1500余亩,修建1个标准足球场,4个5人制足球场等,该公园去年建设,计划于今年年底完工。除了新建健身场地,我市还对市区段渭河公园、上马营生态公园、人民公园体育场地进行了改造提升。
作为渭河流经县,眉县、岐山县今年分别改造提升和修建了眉县滨河新区健身场地、岐山县渭河运动休闲湿地公园,为渭河沿线群众带来更多健身福利。
过去受条件所限,宝鸡市民健身仅限于散散步、打打拳、跳跳舞,如今,随着越来越多高规格、高档次健身场所的建成和开放,宝鸡市民的健身方式也更加多样。现在,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沿线运动公园,各有特色,处处有亮点。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设施完善,儿童在这里游戏、跳绳、放风筝,年轻人在这里跳街舞、打网球,中年人在这里散步、跳舞,老年人在这里打太极、唱戏,功能愈加齐全。
聚点成片出门10分钟就能锻炼
每天早晨不到6点,渭滨区滨河花园小区后面的河堤上,已经陆陆续续出现群众晨练的身影。今年30多岁的市民洪强每天坚持晨跑。“河堤环境好,健身设施齐全,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锻炼,十分惬意。”洪强说。随着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的建成投用,越来越多和洪强一样的市民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渭河沿线的健身潮一浪高过一浪。
渭河在宝鸡穿城而过,沿岸群众居住密集,人流量大。2001年,我市就在渭河公园中加入体育元素,一方面在开阔场地修建篮球场、足球场等场地,一方面见缝插针,利用河岸犄角旮旯地安装健身设施。2015年3月,八百里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工程在我市启动,宝鸡被当作样板受到省上肯定。2015年6月,我市启动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工程。健身长廊西起宝鸡峡,东至扶风绛帐,全长100公里,涉及我市四区(金台、渭滨、陈仓、高新)三县(岐山、眉县、扶风)37个镇136个行政村。
在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建设之初,我市就高点规划,着眼长远,科学选址,并在建设过程中完善提升,更好地将体育元素与渭河治理生态工程紧密结合,打造宝鸡自然人文新景观。渭河宝鸡段全民健身长廊分三期建设。第一期从2001年9月至2005年4月,先后建成了渭河公园渭滨区段、渭河上马营生态园;第二期从2006年至2014年,建成石鼓山滨河大道健身长廊、五环体育公园、高新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第三期从2015年起,主要是对市区段体育设施改造升级、修建金台区团结体育运动公园等。
从刚开始零星设置体育设施,到后来打造出了局部运动场地,现在又逐步升级为连片式的体育运动公园,一个遍布城乡、聚点成片、连线成带、功能齐全的沿渭河健身设施体系已经形成,兑现了“城市10分钟”便捷健身圈的诺言,圆了老百姓走出家门就能锻炼的“健身梦”。“以前我只能在小区散步,而现在渭河沿线修建这么多健身场所,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有时候去打乒乓球、跳广场舞,现在从我家走到渭河公园彩虹桥西侧的乒乓球场地不到10分钟,环境好了,心情也更好了。”家住市区西滩路的市民罗莉表示。不仅如此,罗莉还对正在修建的渭滨区海棠体育运动公园充满期待,等修好了,到时候健身会有更多选择。
罗莉不是特例,随着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不断完善,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群众,都能在渭河沿线健身长廊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渭河健身长廊建设让美丽渭河动起来,如今渭河健身长廊不仅给城市增添了山水林人和谐栖居的诗意,更为老百姓打造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建设,是宝鸡全面完善城市全民健身功能中的点睛之笔,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家门口的生态运动场,并且规划了层次丰富、项目齐全的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健身需求,充分体现了体育为民、体育惠民。
全民健身幸福宝鸡更加有活力
广东省韶关市的罗安全,因妻子在我市一家医院上班,他也跟着来宝鸡居住。原本他打算过几年就回广东,但是爱健身的他发现,宝鸡城市环境美,健身场地多,健身设施日益完善,于是他决定长期定居宝鸡。
如今,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穿行于宝鸡渭河沿岸,这条碧水畔、蓝天下、绿茵中的健身长廊,运动健身的人随处可见,在惬意舒适的环境里,群众尽情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让这座城市愈发充满活力。
每天一大早,市民史建文早早来到位于市人民公园西侧的乒乓球场打球。不用打电话,不用提前约,一到上午9点多,史建文的球友就聚到这里,11个乒乓球台全部占满,有时候还要排队才能打上一局。史建文告诉记者,人民公园乒乓球群里已经有近百人,之所以吸引大家就是因为这里环境好,设施完善。近日,相关部门还在场地上安装了照明灯,方便群众晚上健身。“现在好了,晚上我们可以打到10点多。”史建文说。
这里不仅引来我市乒乓球爱好者,还有不少附近城市的群众慕名而来。人民公园乒乓球群里的张宝利告诉记者,还有天水等地的群众慕名开车而来,随着宝兰高铁的修建,宝鸡这些健身场所将吸引更多外地群众。
赵宏刚是我市一名羽毛球爱好者,也是我市“羽见”羽毛球爱好者群中的一员,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打羽毛球。以前,赵宏刚常常约他的球友到市区的羽毛球馆打球。“室内球馆每打一个小时20元。”赵宏刚说,自从市区渭河段修建体育场地后,他和球友切磋球艺的“战场”就挪到了渭河公园里。“公园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运动场地铺设了防滑渗水的地垫,并且不收费,这对我们羽毛球爱好者来说是福利。”赵宏刚说。
今年入夏以来,市民江学文一家老小傍晚基本都在渭河公园里度过,他带着孙子在河堤散步,妻子跳广场舞,儿子打篮球,儿媳妇去游泳,全家人都享受到了健身的快乐。
张烁是我市一家足球俱乐部的教练。他告诉记者,以前踢球经常要“打游击战”,到处寻找空闲球场;现在,眼看金台区团结体育运动公园就要修好,暑期的足球培训就选在这里了。
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引领着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上至耄耋老人,下到蹒跚学步的孩童,都走出家门锻炼身体;不论职业运动员,还是普通群众,都享受到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带来的红利。据悉,仅高新城市生态体育公园每天就吸引数万人参加健身,每年组织各类健身活动数百次。
市民感受健身快乐的同时,我市群众体育事业也驶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我市各种主题健身活动愈发活跃,在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举办过元旦万人长跑、千人健步行等多项群众体育运动,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也逐渐形成了宝鸡群众体育的“品牌”。
渭河健身长廊两岸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秧歌队、健步走、门球等队伍越来越多。2014年3月,我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
蓬勃开展的体育运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市民,像是跃动的音符,让渭河动起来,让这座城市充满着朝气,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现在,渭河健身长廊健身网络日益完善,沿线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健身长廊为群众生活添彩,为加快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