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体育局网站!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专题专栏

宝鸡体操的成功密码

编辑:祝嘉 来源:宝鸡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17-09-27 08:52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宝鸡籍运动员伍冠华在体操男子吊环项目比赛中,为陕西代表团夺得一枚宝贵的铜牌,为宝鸡体操赢得了荣誉。而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中,由体操训练转为跳水训练的宝鸡籍运动员张森,也在跳水男子双人三米板比赛中获得金牌。

近年来,宝鸡体操项目发展迅速,不仅在省运会上取得佳绩,还培养出张森、伍冠华等国际国内大赛冠军。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有汗水,每一份荣誉的取得都来之不易。日前,记者走进市体校体操馆,探寻宝鸡体操崛起的奥秘。

注重培养孩子兴趣

市体校体操馆位于市体校南侧,2014年由乒羽馆改建而成。相比以前的体操馆,新的体操馆不仅更加宽敞、明亮,而且配备了更加先进、完善的训练设施。市体校体操队总教练吴钧说:“这些训练设施不仅能保障训练更科学、更高效,还能吸引小运动员爱上训练、爱上体操。”

吴钧解释说,有别于其他运动项目,体操项目要求运动员从五六岁就开始培养,而还未上学就被家长送来训练的孩子,天性爱玩爱闹不听指挥,初来乍到总是被柔软的垫子、宽大的蹦床所吸引。这在家长看来有些“不务正业”,而在体操教练看来则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体校的体操训练毕竟有别于社会上的体育运动辅导班,数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更多的是枯燥与辛劳,而要坚持下来,仅凭教练的督促是不行的,更要靠运动员发自内心对体操的热爱。让孩子在体操馆尽情玩耍,就是在培养他们对体操的热爱。吴钧常常收到家长这样的反馈:孩子感冒发烧,家长心疼不送孩子训练,孩子却哭着求着来训练,因为他们已经打心眼里爱上体操。

“孩子们的愿望很单纯,就是从每天的训练中获得快乐和成长,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为了目标咬牙坚持,最终参加大赛、获得奖牌,成为为家乡、为祖国争夺荣誉的优秀运动员。”吴钧说。

幼儿体操蓬勃开展

提到宝鸡体操,就不得不提到张森。这位 1988年出生的宝鸡小伙,曾在连续两届全运会上获得跳水冠军。而跳水运动员最初都是从体操房里培养出来的,对张森而言,市体校体操馆就是他的襁褓。随着张森的夺冠,体操项目渐渐受到宝鸡人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市体校体操馆里接受训练。当然,家长并不强求把孩子培养成下一个张森,而希望孩子通过训练从小养成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

体操训练确实很苦,小运动员的手掌上磨出老茧,稚嫩的胳膊上缠着绷带。看到教练为孩子们剪老茧、缠绷带,家长们总是偷偷地抹眼泪,但孩子们早已习以为常,甚至常在一起比,谁的老茧多,谁的绷带厚,就说明谁训练更认真、更刻苦。

吴钧介绍说, 2016年,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在宝鸡举办,更加促进体操在我市的普及和发展。如今,全市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已开设幼儿基本体操课程,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学习幼儿基本体操。今年的宝鸡市运动会,首次将幼儿基本体操纳入比赛项目,来自全市 9家幼儿园的100余名小孩子,成为市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运动员。幼儿体操运动的蓬勃开展,也为我市体操项目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宝鸡体操在全省比赛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教练家长密切合作

许多家长认为,送孩子学体操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培养意志,宝鸡体操教练在训练中,也非常注重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市体校现有 5名体操教练,运动员从入门到精通,教练总是鼓励多于指责,引导他们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相处久了,教练与运动员之间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运动员生病,教练买药、送医,运动员受伤,教练比家长更着急、更难过。而运动员虽然年纪小,但也能感受到教练父母般的关爱,在训练中表现得非常努力、顽强,用实际行动报答教练的培养。

市体校大多数运动员是在校食宿、学习、训练,但体操运动员年龄太小,只能食宿在家、学习在幼儿园或小学,仅在每天下午 5点以后来体校训练。吴钧说,家长也非常支持和配合,每天按时送孩子来体操馆,孩子训练时,家长就在外面等待,训练结束后,还帮教练收拾整理场地。家长从不对训练横加干涉,反而希望教练不要“心慈手软”,对孩子训练要严格,同时要求孩子一定要按教练要求去做,不能懈怠,不能退缩。

坚持不懈地努力,宝鸡体操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在 2017年陕西省体操锦标赛暨省运会资格赛中,宝鸡体操队获得11枚金牌,并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主办:宝鸡市体育局 

地址:宝鸡市渭滨区石坝河石鼓路1号体育馆四楼 电话:0917-3365833

陕ICP备12009282号 网站标识码:6103000013

陕公网安备 6103020200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