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刚才,表彰了2014-2015年度校园足球联赛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及2009年以来为我市校园足球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我代表市体育局,对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下面,我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校园足球的艰辛之路
200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国校足办、省体育局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市体育、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各布局学校的积极工作,我市校园足球经历了艰难起步、创新发展、不断完善三个阶段,取得可喜成绩,校园足球活动普遍开展,足球文化和氛围进一步浓厚,人们对足球的认识明显提高,足球后备人才不断涌现,足球联赛成绩显著,打造西部足球城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一是在艰难中起步。2009年年初,虽然我国足球正处在低潮期,但市体育局认识到足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将足球列为重点项目,不仅要发展男子足球,还要发展女子足球,并于2009年5月30日成立了市女子足球队,从此揭开了我市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新篇章。与此同时,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文,在全国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我市借助这一东风,积极争取,被确定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城市。2009年10月14日,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一天,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小学和初中联赛开幕式暨全国足球工作座谈会在山东青岛举行,我市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手中接过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城市铜牌时,顿时倍感荣幸,又感到沉重的压力。回来后,我市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市体育局召开了有关县区教育局、体育局领导以及部分学校校长参加的发展校园足球座谈会,大家对开展校园足球信心不足,畏难情绪非常大,有的明确表示足球不能进校园,更有甚者说,在学校开展足球属不务正业,在争争吵吵的声音中会开得不欢而散。但不论怎么说,校园足球还是从此在我市生根发芽。经过统一思想,精心筹备,2009年11月5日,2009-2010年度宝鸡市校园足球联赛暨青少年足球活动启动仪式在市体育馆隆重举行,省体育局、市政府领导以及全市五十四所中小学校的校长、教练、足球队员参加了启动仪式。我市校园足球联赛的帷幕从此拉开。当时,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东西,加之我市足球场地严重不足,学校的运动场多数是小场地,各种运动设施掺杂在一起,且地面粗糙,设施陈旧,师资水平较低,专业足球教师奇缺,足球训练较低,有些学校不太重视,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5月8日,2009-2010年度联赛圆满结束,并举行了隆重的总结表彰活动,邀请了省体育局和市政府领导出席活动,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六年来,每个年度的联赛都是这样地连续举行,经过精心筹备、认真组织和总结表彰等环环相扣地使我市的校园足球联赛不断完善。
二是在创新中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为了使我市校园足球在社会上产生影响,让更多的人关心支持校园足球活动,2011年5月4日,我市举行了首届校园足球节,全市54所校园足球布局学校万余名师生齐聚市体育场,观摩了我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成果,应邀出席开幕式的时任中国足协副主席薛立感叹道“宝鸡举行这样隆重的校园足球节在全国很少见到”,再一次点燃了陈仓大地的足球激情,掀起了新一轮足球热潮。为了将我市校园足球工作由三区推进到全市各县,2011年11月10日,召开了全市青少年足球工作会议,这样的会议,在我市尚属首次,全市各县区教体局、各布局学校校长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宝鸡校园足球大计,会后,各县纷纷要求发展校园足球。随后,经过严格考察,我市增加了岐山县为校园足球布局县,全市校园足球布局学校数量进一步增加。为了发展我市女子足球,2012年对联赛进行了大胆改革,实施4+1的五人制,要求每个学校参赛须有一名女子队员,从而促进了校园女子足球的发展,受到全国校足办的肯定。
三是在完善中提高。2014年,随着我市校园足球活动逐步深入,为了使我市校园足球活动迈上新台阶,扩大在全国的影响,我市先后制定下发了《校园足球活动奖惩管理办法》、《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校园足球活动联赛管理办法》和《宝鸡市校园足球布局学校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实施办法》等多项制度,有效调动了各布局学校的工作积极性。2014年,为了进一步增加我市足球人口,拓宽选才渠道,我市增加了高中组,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联赛,我市校园足球进入到一个良性发展轨道,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不断超越的艰辛之路。
二、来之不易的优异成绩
六年来,在市区两级体育教育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在各布局学校的积极参与和广大教练员的辛勤耕耘下,我市坚持以校园足球联赛为平台,大胆探索,开拓进取,校园足球活动取得了喜人成绩。目前,全市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学校达到67所,分布于金台、渭滨、陈仓区和岐山县,学校足球队达75支,全市注册运动员达1600多人,接受专业足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的教师达150多人,取得D级、C级教练员资格的达50余人。通过开展校园足球运动,为竞技体育选送了一大批优秀足球苗子,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充分享受到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促进了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
(一)以足球联赛为抓手,我市校园足球活动在普及中蓬勃开展。足球联赛是推动校园足球活动蓬勃开展的有效载体。六年来,我市校园足球工作始终围绕贯彻《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精神,以校园足球联赛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快乐足球”运动,共进行3000余场次比赛,近10万人次参加比赛。通过组织开展校园足球联赛,使广大青少年真正感受到足球运动的无限魅力,推动了校园足球活动蓬勃开展。
(二)以省运会和全国冠军杯赛为平台,我市青少年足球竞技水平整体提高。我市借助省运会和全国足球冠军杯等平台,努力争创优异成绩,不断扩大我市足球影响力。2010年,我市足球队省十四运会,获得女子组冠军,男子组亚军。在2011年省十五届运动会年度比赛上,我市足球队获得得男子乙组第一名、女子乙组第一名、女子甲组第二名的好成绩。2012年获得省十五运会年度赛获得男子甲组和女子乙组两项冠军。2013年获得省十五运会年度赛获得男子组冠军,女子甲组冠军,乙组亚军。2014年获得省十五运会女子甲组冠军,乙组亚军,男子组冠军。2013年,三迪小学代表我市参加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赛,获得西宁分赛区小学组一等奖,在总决赛上获得二等奖,这是我省校园足球获得的历史最好成绩。2014年,市体校和三迪小学代表我市参加全国校园足球冠军赛,获得西宁赛区中学组和小学组两项二等奖,我市组队参加全国校园足球U12锦标赛,获得三等奖。在2014年11月举行的“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陕西赛区比赛中,金台中学、中旅博锐代表我市参加陕西赛区比赛,分别获得青少年组和社会组冠军,并代表我省参加了华中区大区赛。
(三)以足球交流活动为载体,优秀足球后备人才不断涌现。2010年8月,我市足球队参加在成都举办的西部地区12省市足球交流活动,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团队管理奖”、“初中组比赛成绩优胜奖”、“小学组比赛成绩优秀奖”四项大奖。市体校的赵瑞亮荣膺初中组比赛金靴奖,高天宇、刘飞两名同学被评为“明日之星”。2011年我市校园足球队参加在河北和青海举行的足球夏令营活动,分别获得小学甲组冠军和初中组第三名的好成绩。杨天斗等5人获得金靴奖。苏京京等4人获得“明日之星”称号;翟雪茹、赵美佳、樊柳杉等三人获得“玫瑰之星”称号。2012年参加青岛夏令营,获得男子组冠军。2013年参加沈阳夏令营获得男子组冠军,赵美佳、杨天斗等20余名参加精英训练营,获得希望之星、玫瑰之星,10余人获得金银铜靴奖。2014年8月,我市校园足球男女足5支队伍参加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其中女子U12、男子U12、男子U10三支队伍获得成都营区二等奖。2014年国庆期间,我市男子U12组在山东潍坊举办的国庆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暨全国U12足球锦标赛上获得二等奖。在2014年8月举行的陕西省校园足球夏令营中,渭滨区和金台区代表队分别摘得冠军和季军。通过积极参加足球交流活动,我市先后向上级专业队输送足球苗子20多人,其中,4人进入国少队,3人进入省队,5人进入省青年队,8人进入省少年队, 7人进入恒大足校。我市铁三小培养的高天宇已成为国家U16足球队主力队员兼队长。这些成绩不仅充分展现了我市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成果,也为宝鸡赢得了尊重和荣誉。
(四)以校园足球宣传工作为突破,校园足球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自2009年我市开展校园足球试点工作以来,我们积极与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合作,广泛宣传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重要意义,对校园足球活动及联赛积极及时报道,着力宣传和传播校园足球文化,营造校园足球浓厚氛围。各布局学校也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宣传栏、画册、QQ空间等多种渠道宣传校园足球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在全国校园足球官网和《中国体育报》等媒体刊登活动报道100余篇,在《陕西日报》、西部网、《华商报》、《宝鸡日报》、宝鸡电台、宝鸡新闻网等省市级以上媒体上发表校园足球报道600余篇。2010年12月15日,中国体育报、中国足球报、新华网足球专栏、校园足球专刊等多家媒体来我市,对我市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采访。在2010年12月27日在辽宁大连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座谈会上,我市虽还名不见经传,但一些做法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2011年1月12日中国体育报以《宝鸡一方足球宝地》为题,介绍了我市校园足球开展情况。2012年,我市被有关方面评为“全国校园足球十强市”。2014年,我市校园足球宣传工作被全国校足办评为一等奖。如今,宝鸡的足球氛围日益浓厚,足球活动空前活跃,校园足球如火如荼。足球,已经成为宣传宝鸡、彰显宝鸡精神文化的一张名片。
(五)以校园足球培训工作为着力点,校园足球骨干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针对近年来我市足球联赛中暴露出的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我市切实加强校园足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工作。先后选派优秀校长、教练员代表参加全国校足办举办的校园足球国内国际培训活动,通过对外交流,进一步学习了先进经验,把最先进的足球理念带回了我市,促进了我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全面发展。每年坚持举办一两期校园足球校长、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有效促进了各布局学校教练员、裁判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
六年来,我们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及时研究解决校园足球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校园足球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中,使足球活动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我市校园足球从2009年的名不见经传到参加各种大赛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参与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足球场地显著增加,足球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这是各布局学校创新实干、奋勇争先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的结果,期间出现了许多令人鼓舞、令人感动的事例,也有许多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
(一)抓住机遇,乘势而为是搞好校园足球工作的基本前提。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着。2009年4月,在全国女子足球陷入低谷之际,当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44个城市优先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时,我市乘势而为,迅速于当年5月底组建起青少年女子足球队。这一举措引起了省体育局、省足协和中国足协的高度重视和赞赏,使我市最终有幸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城市,为我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领导关怀,体教合力是搞好校园足球工作的重要保证。六年来,我市校园足球活动得以广泛深入的开展,校园足球联赛能健康有序的进行,离不开各级领导的热情支持与关怀。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以来,中国足协、省体育局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始终给予高度关注,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坚强保障。市体育和教育部门同心合力、密切协作,加大奖惩力度,从政策导向和考核机制上加大对校园足球活动扶持力度,为校园足球发展提振了信心,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提高认识,大胆创新是搞好校园足球工作的关键因素。
为了让更多的师生也能参与到校园足球联赛中去,我们坚持将校园足球活动与全国女足联赛、全市体育健身大会等重大活动结合起来,连续两年举办全市校园足球节,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同时,积极革新联赛机制,设立4+1,7+1等比赛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组织开展冠军进校园活动等,有效增强了校园足球的影响力,对我市校园足球工作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教练过硬,校长支持是搞好校园足球工作的主要依靠。我市校园足球工作之所以能由今天的良好局面,关键在于校长的大力支持,而足球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我们有一支一支素质过硬、工作踏实、勤奋敬业的教练员队伍。六年来,我们的教练员坚持顶风雨,冒严寒,始终坚持勤奋训练。六年来,布局学校的校长们像重视教学工作一样重视校园足球,涌现出了一幕幕感人的事迹。金台区三迪小学校长张让怀,始终如一支持足球训练工作,总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观看指导足球教学训练,亲自带领学生参加比赛,积极参加校园足球校长培训。陈仓区慕仪小学校长袁宏祥,想方设法为学校足球队创造良好训练条件,及时协调解决训练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每场比赛亲临现场,促进了学校足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限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正是因为有一批真抓实干,倾力支持校园足球的校长和教练员,才有了今天我市校园足球如火如荼的良好局面。
(五)孩子喜欢,家长理解是搞好校园足球工作的根本动力。校园足球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是否对此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我们通过组队参加全国足球夏令营、冬令营、足球冠军杯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和战胜困难的自信心,促进校园足球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任重道远的校园足球
虽然,我市校园足球虽然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国有了一定影响力,但还存在诸如足球场地仍然不足,师资水平偏低,个别学校领导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支持发展的氛围还不强等问题。针对当前足球改革的新形势,作为体育部门将以足球改革为契机,主动作为,推动我市足球整体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大校园足球改革力度。针对校园足球由教育部门牵头实施的新情况,我们将主动适应角色转换,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校园足球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积极举办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扩大足球人才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的基础性工程,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操场,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二是大力普及推广社会足球。努力扩大足球运动的群众基础,鼓励各社会团体以非营利性体育设施用地、足球场馆,投资入股吸纳多方民间资本,组建足球俱乐部或足球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足球活动。充分发挥市足协的纽带作用,从指导到培训,赛事组织、场地、裁判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
三是加大足球场地建设。结合渭河百里健身长廊建设,改造提升现有足球场地设施,新建20个5人制足球场。完善县区场地设施,确保每个县区有一个标准足球场。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现有土地建设足球场,并对社会开放。鼓励学校足球场地在课余向社会开放、为足球运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四是完善足球竞赛体系。加强足球竞赛体系设计,增加竞赛种类,扩大竞赛规模,逐步形成赛事稳定,等级分明、衔接有序,遍及城乡的竞赛格局,奋力打造我市足球品牌赛事。健全社会足球联赛制度。由市足协负责组织我市民间足球联赛,规范赛事标准,实现准入、注册、升降级制度。将足球设为市运会必须参加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五是积极承办大型足球赛事。通过商业运作方式,积极申办省级以上等级赛事品牌赛事,加强和其他地市的友好足球交流,进一步提高宝鸡足球知名度,扩大宝鸡足球影响力。
六是加大足球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拓宽渠道,完善选用机制,多渠道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畅通优秀足球苗子从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到职业足球的成长通道,与教育部门密切协作,统筹抓好优秀足球苗子选拔和培养工作。选派和组织优秀足球苗子参加各类培训,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重视足球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足球教学训练水平。
同志们,我市校园足球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了拼搏与奋斗,收获了成功和喜悦,成绩来之不易,荣誉需要倍加珍惜。面对当前全国足球改革的新形势,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以及将要出台的市级足球改革方案,发挥体教结合优势,巩固校园足球既定成果,以校园足球联赛为依托,努力探索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深入普及开展,为扩大我市足球人群,提高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继续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