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命运发起的挑战——我市残疾人体育发展综述
来源:宝鸡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15-11-18 09:54
残疾人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通过市体育局、市残联等相关单位的努力,我市女子轮椅篮球、田径、游泳、乒乓球、飞镖等项目迅速发展,在各类全国大赛上屡获大奖。在今年 9月结束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市的 18名选手夺得了 3枚金牌、 4枚铜牌,女子轮椅篮球队取得了全国第 7名的好成绩。
前不久,市体育局获得了“ 2011-2014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这是中国残联与国家体育总局对宝鸡的肯定,也是带动宝鸡残疾人体育再发展的新动力。
体育 为残疾人翻开生活新篇章
据统计,我市目前共有残疾人 22万余人,除了为其提供健全的社会服务外,对于这些内心如“刺猬”一般的敏感人群,如何帮其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是全社会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体育运动对于残疾人来说,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发掘潜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付出收获自信与勇气。 2012年,我市残疾人体育协会成立,为推动我市残疾人体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我市残疾人体育发展,不得不提我市“元老”级残疾人运动员范良,也是他的试水,打开了宝鸡残疾人体育发展的窗口。他因患小儿麻痹导致下肢瘫痪,但他从未放弃对体育的热爱、对梦想的追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田径项目,从此,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先后加入举重、铅球、标枪等项目。在今年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范良获得了 F54级的标枪金牌。范良的成功启发了大家,在他的带动下,一批残疾人打开自己紧闭的思想,开始接触体育运动。
除田径项目外,游泳、乒乓球、盲人门球、坐式排球、女子轮椅篮球等项目也开始在全国大赛中崭露头角。女子轮椅篮球队成为西北首支队伍;盲人门球队、坐式排球队被提升为省级训练队;短期内涌现出了乒乓球运动员翟翔,游泳运动员顿陇娟、王婷,飞镖运动员侯素花,特奥运动员马芸莉、杨乐等 23名残疾人运动员 ,他们为我市夺得国际体育大赛金牌 20枚、银牌 40枚;全国大赛金牌 52枚、银牌 25枚、铜牌 39枚。这些不同于常人的运动员们,有的无臂却可以在泳池中上下翻腾;有的无腿却可以在跑道上奋力前冲;有的失明却在赛场上尽情挥杆……他们自强不息向命运发起挑战,推进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名列全省前茅。
范良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参加体育锻炼,让我明白,只要内心坚强,即使翅膀断了也依然能够飞翔。”
走上竞技赛场 让残疾人更勇敢
2009年,我市重振竞技体育,定下了打造西部体育强市的目标。几年来,通过创建国家高水平项目基地、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从解决体育发展基础建设着手,推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迈步,使体育事业发展达到了新高度。
残疾人体育是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难度最大、阻力最多的一条分支。“竞技体育不仅仅是参与,它拼的是成绩和奖牌。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现在他们自信勇敢是因为收获了体育比赛带来的成功和荣誉,但在此之前,他们封闭、敏感,缺乏勇气,很难带动,发展残疾人体育这条路并不好走。”渭滨区残联理事长王升义说。
在这条路上,宝鸡起步晚,但却是有勇有谋。 2008年,我市举办了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吹响了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号角。乒乓球、游泳、田径这些极具发展前景和潜力的项目逐渐浮出水面,并不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他们的成功,拉动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到竞技体育之中,促进了我市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也同时给予了体育工作者更多的信心。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宝鸡乃至陕西唯一一支女子轮椅篮球队,她们也是我市残疾人体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3年,渭滨区残联组建了一支女子轮椅篮球队,很快被提升为省级运动队, 12名队员欢喜不已。她们的年龄上到 46岁、下到 16岁,职业、经历、生活环境都不同,一开始并不能成为一个团体,训练也是艰难进行,直到她们接到了备战全国第九届残运会的任务。原国家队女子轮椅篮球教练张春玲来到宝鸡,扛起了教练大旗。 2014年的预赛,她们不负众望,顺利拿到决赛权,最终在今年的正式比赛中拿到了第七名的好成绩。有人形容她们是一匹黑马,一抛头露面就给这个项目带来了新的竞争。
这支队伍突破了宝鸡乃至陕西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历史,更增加了西部残疾人体育发展的信心。 12名队员也受益匪浅,她们重塑信心,学会自己料理生活;借着比赛机会第一次走出宝鸡,看到了更多美的事物;最小的队员薛鹏欢还在今年 7月份入选国家青年队,就此打开了人生的大门……“接下来要继续备战第十届残运会,将调整队伍结构,融入新鲜血液,争创更好的成绩。”王升义说。
记者也了解到,去年,我市又新增了残疾人飞镖队,也是全省唯一一支,仅一年时间,队员侯素花就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飞镖项目中获得银牌,为该项目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全民健身大舞台 让残疾人更自信
竞技体育所取得的成绩扬起了我市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大旗,它强劲的发展势头也有力地带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近几年,市体育局、市残联都在不断发掘和打造适合残疾人参与的体育活动,残疾人群众体育已成为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村镇、企事业单位、特教学校和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地方,盲人门球、盲人象棋、轮椅健身操等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正在蓬勃开展。
据统计,目前,我市 22万名残疾人中经常性参加体育运动的残疾人占到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 2012年以来,为了更好地促进残疾人参与群众体育健身,我市聘请专业人员,组织编排了适合残疾人参与的竹板舞、健身球等体育健身项目。市残联还牵头举办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到现在已连续开展了 6年,还有每年各区残联等单位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也多达数十场。各残疾人协会也定期组织体育活动,一方面拉近了残疾人之间的距离,为他们融入社会、接触外界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通过群体性体育活动,让更多残疾人有了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为他们重振生活信心,寻找人生价值提供巨大帮助。
另外,为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健身活动,我市每年都组织开展多场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残疾人体育健身骨干,截至目前,共有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 60余人。
过去,残疾人的生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黑暗和阴冷,然而,体育带着他们走出痛苦,走上了一条自强不息的挑战之路,也正是在这条路上,他们见到了雨后的彩虹,享受到了温暖的阳光,抒写出了新的人生篇章。